玩手机:碎片化注意力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其实没怎么认真专注。每次拿起手机,也就刷个几分钟甚至更短。哪怕手机玩了很久,我们也不会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而是一直滑来滑去。就算只盯着一个应用,比如新闻或者社交媒体,我们的专注通常也不会超过几分钟。每条推文、消息、个人主页和帖子都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不同的方向。结果就像石子在水面上轻轻掠过,虽然掀起了些许涟漪,却从未真正沉入水底。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手机的注意力是随便的,恰恰相反,我们被手机吸引得紧紧的。结果有点矛盾:我们变成了一种高度专注的分心状态。事实证明,这种频繁的“专注分心”会对我们的脑子产生长期的改变,而且它很擅长这么做。


这种频繁的高度集中的分心会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以下几种持久的改变:


1. 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由于我们习惯了在手机上快速切换内容,大脑变得难以维持长时间的专注。这种模式使我们更容易分心,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需要深度思考或长时间专注的任务。


2. 减少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的大脑会习惯于表面信息的快速处理,而不是深入理解和分析。这种变化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再习惯于集中精力处理较长时间的复杂任务。


3. 增强对即时满足的需求:手机内容的即时性让我们对快速反馈产生依赖,大脑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满足感。这使得我们难以忍受等待和推迟满足,从而削弱自控力。


4. 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手机上的推送通知、点赞和新消息会激发多巴胺的释放,强化了我们对手机的依赖。这种强化会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使我们更容易受到手机上的各种诱惑而分心。


从大脑结构上看,频繁的高度集中的分心对神经元网络会造成以下具体的改变:


1. 突触连接的重塑: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进行信息传递。频繁的分心导致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发生重塑,使得与短期注意力和即时反应相关的神经回路变得更强大,而与长时间专注和深度思考相关的神经回路变得较弱。这种神经可塑性使大脑更倾向于适应碎片化的信息处理,而不擅长维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


2. 前额叶皮层功能的改变:前额叶皮层负责执行功能,包括注意力控制、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频繁的分心削弱了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使得其在控制注意力转移和抑制冲动时的效率降低。这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很难保持专注。


3. 多巴胺系统的重组:手机的即时反馈(如点赞、推送通知)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强化大脑对这些即时奖励的渴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会发生重组,更偏向于即时满足的行为模式。这种重组可能导致注意力控制的机制变得更加脆弱,使人更容易受到诱惑而分心。


4. 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活动增加:默认模式网络是大脑中在休息时活跃的神经网络,通常与自发思考、走神和内部对话相关。频繁的分心使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更加活跃,而与集中注意力相关的任务正念网络(task-positive network)则变得不够活跃。这种改变会削弱我们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to Jan 2025

The Mind & The Brain

Genres and Subgenres of Comedy